| | | | | |
已有0網(wǎng)友參與糾錯
王近山將軍的一生
關于王近山同志離婚問題的調查報告
從朝鮮戰(zhàn)場上歸來,王近山曾任山東軍區(qū)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后被任命為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副部長。1955年,剛剛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偏偏打這時起,王近山觸上了巨礁。將軍的耿直,出生入死養(yǎng)成的不屈不撓的個性,以及感情的變故終于使他從輝煌跌落塵埃,經(jīng)歷了一番痛苦的人生曲折。事情起因是王近山要求與妻子———對革命作出過很大貢獻的韓岫巖離婚。此事驚動了中央。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韓岫巖是八路軍醫(yī)院的護士,是有名的院花。而且,她一家12口人都參加了八路軍,還為醫(yī)院馱來了許多醫(yī)療器械和藥品,被稱為半個醫(yī)院。這樣光榮的背景,加上“院花”之譽,使韓岫巖在當時很有名氣。
時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副團長的王近山負傷了,一顆子彈擊穿肺部,另一顆子彈擊傷左臂,傷勢很重。經(jīng)過韓岫巖等醫(y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王近山很快康復了。自然而然兩人就認識了。一同住院的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lián)一看這情景,挺般配的,于是從中牽線搭橋,成就了他們的婚姻。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生離死別,應該說兩人是有感情的,也有著非比常人的婚姻基礎(韓岫巖和王近山生了八個孩子,其中一個送給了后者的司機,一對不能生育的夫婦),人們都這樣認為。但事實的發(fā)展卻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
http://images.ccoo.cn/bar/2013131/20131310320947.jpg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剿匪。在山城重慶,王近山應邀給大學生們做報告,他那幽默風趣的語言,極富傳奇色彩的經(jīng)歷,把大學生們全給迷
住了。大學生們把鮮花、掌聲拋向了王近山。
拋向王近山的還有愛情。她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妻妹。一方是威風八面的年輕將軍,一方是談吐風雅、漂亮迷人的女大學生,英雄美人,自然而然地靠攏在一塊…… 美女英雄才子佳人永遠是千古佳話,但如果英雄背后早有了位“女英雄”,那事情就麻煩了。按照中國五千年歷史所確定的道德準則,喜新厭舊是不可被原諒的,隨著王近山和女大學生的感情越來越深,和韓岫巖的冷戰(zhàn)也在加劇。
韓岫巖當時就身為海軍醫(yī)院的副院長,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親妹妹,她怎么也不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要個說法也好,魚死網(wǎng)破也好,報復心理也好,不管她出于什么動機,事情已經(jīng)鬧大不可逆轉了。正如當年陳錫聯(lián)所講的,“兩人是一個脾氣,針尖對麥芒”,過去打仗時聚少離多,現(xiàn)在和平時離少聚多,家中卻不斷吵鬧,真的如“針尖對麥芒”一樣地對峙起來。
韓岫巖向組織報告,投訴信最終落到了劉少奇手里,他派人來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被王近山頂了回去。此時的形勢已經(jīng)對王近山很不利了:已經(jīng)有中央要處理他的風聲了;輿論自然對他也很不利,喜新厭舊的陳世美不會受人歡迎;更為他傷心的是女大學生受不了巨大的壓力,她背棄了她的愛情,一夜間離開了他無影無蹤了。然而被激怒了的王近山像一頭雄獅一樣無法勸阻,于是這個湖北漢子竟向組織遞交了離婚申請書。組織上找他談話,不行;老首長來打招呼,也不行。一位首長批示,離婚屬家務事,是法院所管,組織上不好干預。
幾天后處理意見下來了:撤消大軍區(qū)副司令員職務;行政降為副軍級(軍銜從中將降為大校);開除黨籍;調往河南某農場任副場長...... 雖說在心理上已有所準備,但真正等到處分下來時,而且是一桿子擼到底,卻是大大出乎意外,沒有了官職,王近山還不太在乎,可是連黨籍、軍籍也都開掉了,真使他心里感到一片冰涼。人背運,倒霉的事一齊來。讓他傷心的是,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而又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他的妻妹并沒有和他結合,從他的生活中徹底消失了!一個“情”字,把將軍深深地刺痛了。 1964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區(qū)西華縣黃泛區(qū)農場當副場長,分管園藝,負責上千畝蘋果園的種植、養(yǎng)護、銷售。就在他收拾東西時,曾在他家工作過的姑娘小黃來看他。得悉真相后,溫文善良的小黃經(jīng)過認真考慮,不顧家人反對、朋友勸阻,毅然決定跟著將軍去農場,照顧他的生活。
“我這么大年紀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嗎?”王近山知道,這一去也許就是當一輩子農民。
“首長,只要你不嫌棄我,我就跟你一輩子,照顧你一輩子!毙↑S深情地對著將軍說。 小黃叫黃慎榮,由部隊派到王近山家中擔任公務員,耳聞目睹,將軍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只有星期天,才抽出一點時間帶孩子們出去買生活用品(孩子們住校,只有星期天才回來),樂一樂。1959年小黃離開將軍家,到某工廠上班。小黃了解他家情況,將軍是一個好人,從不說別人一個“不是”。在和人交往中,他認為你是一個好人,他會對你特別的好;對待部下,交待的工作按時完成,他滿意了,他會把你當成好朋友一樣看待,老遠就跟你打招呼。 將軍怎么會有那樣的錯呢?在她眼里,將軍永遠是那么高大,永遠對黨赤膽忠誠。 看到將軍落難,她想:“我應該去照顧他! 10月初,小黃趕到河南和王近山結了婚,成了一對相依為命的患難夫妻。小黃被分配到農場幼兒園工作。
多虧有小黃的無微不至的照顧,王近山才能艱難地度過在黃泛區(qū)的漫長歲月。他在戰(zhàn)爭年代負過七次傷,四肢中有三肢重傷,一條腿和一條胳膊都骨折過。醫(yī)生量血壓,都是在腿上量,因為胳膊受過傷,血壓量不準,一邊高一邊低。平時穿的皮鞋也是特制的,一邊要比另一邊高出五公分,這樣將軍才能正常走路,站得久。兩腿不能吃力,大便不能下蹲,否則就起不來。還有肺部的傷,要定期檢查、吃藥……
這些困難,如果沒有小黃悉心照料,單靠將軍自己是無論如何克服不了的。 在農場,王近山仍和當年在戰(zhàn)場上一樣,認真負責,將精力全部撲在工作上。但農場的生活并不平靜,文化大革命很快就波及到那兒。1968年麥收時期,其他場長都被打倒了,由王近山暫時主持工作,處在風口浪尖上。造反的學生要求組織大批斗、大批判,阻止人們割麥子。王近山火了,和學生們干上了,拍著桌子大聲斥責:“絕不能耽誤割麥子,夏收夏種,虎口奪糧,一年就這幾天,一耽誤就是兩季。不信我的話,你們可以回去問問父母親,是不是這回事。你們說什么都行,但一定要等到割完麥子種上秋糧再說。”學生一下子被震住了,乖乖地跟著他去割麥子了。
王近山還是受到了沖擊。有的學生提出來,王近山搞特殊化,生活腐朽,上廁所還要坐一把椅子。學生們不了解,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啊,因為他不能蹲,一蹲下就起不來,于是就在一把椅子上挖了一個洞,大便時就坐在上面,那滋味并不好受。面對一群不懂事的娃娃,王近山被氣得無話可說,無奈地對他們道:“你們說我腐朽,你們也可以去試一試。”
國家多事之秋,一個赫赫戰(zhàn)將豈能長期在農場務農?王近山的心不時飛回部隊,他要回部隊繼續(xù)為國效力。也就在1968年春,王近山也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肖永銀,想到了老上級許世友(時任南京軍區(qū)司令員),想通過他們向上反映真實情況,幫助自己擺脫眼前的困境。許、王、肖、尤(太忠)都是紅四方面軍的戰(zhàn)友,彼此有著很深的戰(zhàn)友情誼,重于山,濃于水。許當年是紅四方面軍第四軍軍長,看著王從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紅軍高級指揮員,對其過人的勇氣和高超的指揮才能非常器重。一天,肖永銀正在南京的家中吃飯,王近山的二兒子來了。他對肖說:一是他想當兵;二是父親的問題能否向上反映一下,重新處理。肖當即表態(tài):你當兵沒有問題,這個我可以想辦法解決;關于你爸的問題,是中央處理的,不經(jīng)過中央誰也不好處理。
沉思了一會兒,肖永銀出了一個主意:要王近山直接給毛主席寫一封信,第一,自己有錯誤應該檢討;第二,沒有的問題要講清楚;第三,說一說想法,自己年齡不大,還想為黨工作,請批準回部隊繼續(xù)做點貢獻。肖又說,中國共產黨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恰是一個好機會,信可由許司令直接面呈毛主席。
不久王近山分別給毛主席、許世友、肖永銀寫了信。 第二年春天,“九大”在京召開,許世友在毛主席面前為王近山說了不少好話,1969年,王近山調到南京軍區(qū)任副參謀長,重新回到部隊。當他到南京赴任時,走出火車站,一手提兩只土雞,一手拎行李,簡直就象一進城走親戚的農民,令前來迎接的老部下李德生、尤太忠唏噓不已。
將軍將家統(tǒng)統(tǒng)交給了小黃料理。7個孩子陸續(xù)來到南京的父親身邊,加上小黃生的兩個孩子,家庭顯得熱鬧非凡。小黃原先準備到附近的工廠工作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但王近山不同意,說:“我的身體不好,你的身體也不好,家里的事又多,你老請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拿了工資讓別人替你干活,行嗎?”嚴格治軍之法,被他移植來嚴格治家。就這樣,小黃放棄了出去工作的打算,當上了部隊家屬,一心一意在家照料家庭。
1974年,王近山漸感身體不適。南京軍區(qū)總院的護士經(jīng)常一大早趕到他家里,趁他還在被窩里的時候為他打針,并做一些簡單的檢查。但是,一到鐘點,不管完了沒有,也不管你如何勸說,他都會立刻上車去軍區(qū)上班。經(jīng)化驗,他的病情非常嚴重。10月30日,醫(yī)生們把王近山堵在家里,然后“強制”送他到總院進行徹底檢查。 11月7日醫(yī)院決定實行手術檢查,腹腔一打開,結果是胃癌。不幸的是,術后他的腸子又破了,造成腸漏,大便從其中不斷地漏出。
1978年初,王近山病重,中央領導極其關心。葉劍英打電話到南京軍區(qū)說:“吃什么藥給什么藥,南京不行就送到北京治療!痹俅螐统龅泥囆∑揭捕啻未騺黼娫捲儐柌∏椋株P注將軍的生命安危。
1978年5月7日,中央軍委訓練部主任宋時輪到南京時對軍區(qū)領導同志傳達了鄧小平對王近山的評價:“二野在解放戰(zhàn)爭中誰的功勞大?是王近山同志,在許多艱苦戰(zhàn)斗中最后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王近山病重期間,老首長、老部下、老戰(zhàn)友紛紛從各地趕到南京看望他,董必武的夫人何蓮芝和謝覺哉的夫人王定國也曾專程趕來。
韓岫巖從北京趕來想看望他時,表示愿意為他康復出一份力氣,但王近山至死不愿再見發(fā)妻一面
1978年5月10日,將星殞落,一代名將與世長辭……
5月17日舉行追悼會。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李德生、彭沖、宋任窮
等都送來了花圈,而其他生前好友送來的花圈就更多了,擺滿了悼念大廳。追悼會的規(guī)模原定500人,實際參加1000多人。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之間的感情恩怨不是外人可以隨便所了解的。假如一對夫妻的感情真的已經(jīng)終結,那么靠輿論也好,靠組織也好,全部都是留人不留心的做法,不是嗎?!你還要不要你的職位?榮譽?軍銜?當然會有人因此而退縮,人是回來了,但能夠挽回他(她)的心嗎?中國人五千年來有個很難說好或不好的習慣:寧勸人和不勸人離。當時那么多人站了出來,對王近山警鐘長鳴醍醐灌頂,說穿了無非是希望王近山在愛情和名利之間選擇后者,不要作當代陳世美而已,有了那么多外界因素,這段感情帳還算得清嗎??
喜新厭舊不是件好事,不得不承認這是人性中又一個頗為丑陋的地方,很多人都具有這樣的通病。愛情本身是沒有過錯的,但愛也同時需要履行一份責任,王近山在這個方面并不怎么光彩。但是他在那么大的壓力之下,在很可能他一世的英名和所有官位都將失去的情況下還是遞交了離婚申請書,微涼又從心底對他有些佩服,他不知道有種戰(zhàn)術叫自欺欺人,他也不知道有種戰(zhàn)術叫好漢不吃眼前虧,為此,他二十五年的鮮血換來的一切全部付之東流,不管怎么說,他沒有為了名利而退縮!他至少忠于了他自己的選擇。
此文很有可讀性,也很真實,是這么一回事。1978年時12軍還在安徽省“支左”,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的領導多為12軍的首長,王近山是12軍的首任軍長(兵團付司令兼),約在6月王近山同志去世,《安徽日報》大幅刊登訃告,在安徽的是很有影響的。
王近山(1915-1978)
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叁○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叁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四軍第十師叁十團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第十師二十九團團長、副師長,紅叁十一軍第九十叁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叁八六旅七七二團副團長,第叁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旅副政治委員,新編第八旅代旅長、旅政治委員,第叁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司令員,陜甘寧留守兵團新編第四旅旅長,太岳縱隊副司令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qū)第六縱隊副司令員,中原野戰(zhàn)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zhàn)軍第叁兵團副司令員兼十二軍軍長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東軍區(qū)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叁兵團副司令員,山東軍區(qū)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副部長,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軍區(qū)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鄧小平題寫書名的《一代戰(zhàn)將》就是描寫王近山指揮的戰(zhàn)斗。多名國家領導人為其題詞。陳錫聯(lián)和李德生為此書作序,回顧了王近山將軍的一生。也有多名昔日近山近旁的警衛(wèi)、下屬寫了回憶錄!比較客觀公正的對他一生作了評價!
王近山將軍原名王文善,二弟名為王文慶,叁弟名王文洞。與也同出身于紅安的王建安將軍(紅安桃花沙河人)屬同宗,系于同一族譜。(族譜為:建、又、文、昌、作)王近山屬文字輩,在我們村中輩份居最長。王近山自九歲投入革命后只在解放后回過村子兩次。一次是送父回鄉(xiāng)下葬,一次是復出后準備赴前線,不料回后發(fā)病不治逝世。王近山這名字是參加革命后從取的。
王近山參加革命時是不是隨同詹才芳走出去的,不得而知。但詹才芳、張仁初的村子分別是王近山村的前后。田地相連,說不定兒時他們一塊兒放牛也不一定!按簡歷推斷。詹才芳生于1907年,王近山生于1915年。所以跟隨詹才芳出去干革命是可信的!!但在村中除了近山去參軍,他的弟弟及村里與他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沒人相隨!
1915年出生于貧農家庭,他9歲放牛,13歲給 地主當長工。某年青黃不接時,到地主家借谷受辱,后多次與人講:“不打倒富人,窮人出不了頭!蓖踅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他先給詹才芳擔任警衛(wèi)員,后任紅四方面軍10師30團機槍連通信員、班長、排長、副連長、連長。 1931年,30團搞肅反,10個連長10個指導員殺剩2個,詹才芳說:近山,從現(xiàn)在起 ,你就是連長了。當時王近山才16歲,人稱“小連長”。有一次與敵肉搏,抱住一個敵人滾下懸崖,頭部被尖石穿了一個洞,仍拔出手槍將敵人打死,從此頭部留下傷疤,不能搓洗。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王瘋子”。后升任副營長。 1931年,王近山任10師30團營長。黃安戰(zhàn)役中,阻援陣地被突破,徐向前趕到前沿陣地,命令作為總預備隊的30團反擊,王近山?jīng)_在最前面,經(jīng)過血戰(zhàn),反擊成功。反“六路圍攻”時,王近山任10師28團副團長。一次28團擔任防御任務,戰(zhàn)斗進行得比較順利,紅4軍政委周純全不適當?shù)孛钍厣讲筷牫鰮,王近山帶領3營按兵不動。出擊的部隊失利后撤,王近山指揮部隊打退了敵人一次有一次的進攻,保住了全軍的后路。王近山在反“六路圍攻”戰(zhàn)斗中負傷,出院后任團長。反“六路圍攻”,28團打了10個月的防御戰(zhàn),頂住了敵人的長期進攻。反擊時,王近山指揮4個團作戰(zhàn),他帶領28團來到一個村莊,與敵一個旅遭遇。王近山大喊 “同志們,敵人要跑了!趕快抓俘虜!繳槍不殺!”正在宿營的部隊對敵突然猛擊,創(chuàng)造了我軍一個團殲敵一個旅于遭遇戰(zhàn)的戰(zhàn)例。王近山擔任團長時,師政委打電話說1營書記曾紹山是反革命,讓王近山把曾紹山抓起來,王近山說:他不是 反革命,我不抓!師政委帶人到28團將曾紹山捆了起來,王近山聞訊帶交通隊趕來,王近山說:你以為我的交通隊就吃素的。師政委悻悻而去,到徐向前面前告狀,說28團嘩變了。徐向前聽了哈哈大笑:王瘋子嘩變?扯淡! 1935年在四川江油縣的戰(zhàn)斗中,他頭部負傷,被搶救下來,送往后方。這時徐向前到了前線,問王近山在哪里?王近山得知前線吃緊,強令部下用擔架把自己抬回前線,指揮部隊反擊,取得了勝利,但他頭部再次負傷。 1935年,王近山擔任10師副師長,當時只有20歲。他帶領突擊團搶渡金川,登岸時,他隨著突擊隊,端著機關槍和敵人對射,強占了灘頭陣地。攻打天全時,王近山帶領部隊,襲擊守敵側背,敵丟棄陣地,企圖關城門閉守,王近山端著機關槍緊追,打死敵團長,追進城內,占領了敵人師部。百丈戰(zhàn)斗中,他英勇頑強,指揮靈活,率部大量殺傷敵人。紅31軍93師師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陜蘇區(qū)反 “圍剿”、長征和山城堡戰(zhàn)斗。 1936年,王近山到紅軍大學學習。他性格好動,但劉伯承來講課是他聽得十分認真。陳康問他:劉校長講課你能穩(wěn)坐靜聽,為什么?他說:劉伯承校長是中外聞名的軍事家,國民黨高級將領都敬重他,佩服他,對陣打仗都怕他。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我們在他的教育下,也許能成為常勝將軍,也許還能成為一名軍事家。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王近山還是像紅軍時期一樣指揮戰(zhàn)斗,經(jīng)勸阻后才有所注意。但與攻城受阻,他還是要往前沖。在戰(zhàn)場上經(jīng)常要6、7個警衛(wèi)員跟著他,不聽勸說時拉著他,甚至幾個人壓在他身上?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在神頭嶺伏擊戰(zhàn)中負傷。他得知敵千余人的輜重部隊要經(jīng)過七亙村,在來不及調兵的情況下,他率領772團5個連伏擊,殲敵300余人,搬戰(zhàn)利品用 了一天一夜。兩天后,他按劉伯承的部署,一反兵家“戰(zhàn)勝不復”的常規(guī),在同一地點附近再次設伏,又殲滅日軍100多名。不久,772團與2000多日軍激戰(zhàn)一整天后轉移,又與另兩路日軍遭遇,王近山在戰(zhàn)斗中負重傷,一處傷在肺部,一處傷在左臂。王近山后擔任385旅769團團長、旅副政委、新8旅代旅長、旅政委、386旅旅長、太岳軍區(qū)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
1943年,中央軍委命令王近山率16團赴延安擴編,保衛(wèi)黨中央。陳賡囑咐他盡快去延安,路上不要求戰(zhàn)。 1943年10月,時任太岳軍區(qū)2分區(qū)司令員的王近山帶16團開始出發(fā)。10月21日隊伍經(jīng)過離臨汾城不過幾十里的敵腹心地區(qū)韓略村,這時有了敵情。王近山一看周圍是打伏擊的有利地形,就決定順手干一家伙。 但其副手政委參謀長都不主張動手,因為敵情不明,一但有了個閃失,誤了保衛(wèi)中央的大事,誰都擔當不起。 但瘋子不講人理。
10月22日晚,王近山帶部隊進入了伏擊陣地。在第二天早晨進入瘋子望遠鏡視 野中的鬼子,是13輛汽車上的二三百人。對于準備包餃子的16團的1200多 將士來說,這“皮”和“餡”的比例,恰當?shù)牟荒茉偾‘斄。這餃子餡,真比得上 天津館的三鮮韭菜餃:)這是應岡村寧次所邀,到太岳區(qū)來觀摩“鐵滾式掃蕩”新 戰(zhàn)法的,由岡村的親信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將帶隊的骨干軍官,其中包括一個旅團長, 6個大佐聯(lián)隊長(團長),180個中佐和少佐大隊長(營長)和中隊長(連長)。 不用說,這187個皇軍骨干軍官,其中有日軍戰(zhàn)地參觀團的一名少將旅團長,都被王近山和他的16團美美的、統(tǒng)統(tǒng)的米西米西的了。被瘋子吃掉的至少是6個聯(lián)隊(團)上的軍官架子,那時有戲話:王瘋子笑,岡村寧次跳。
戰(zhàn)斗結束后,敵尾追而來, 封鎖了16團所有的道路。王近山將部隊分叁路乘夜暗突圍,用一個連在幾個不同方向佯動,讓司號員從四面八方吹號,使敵軍不敢貿然追擊。王近山到延安后,任陜甘寧留守兵團新4旅旅長。老毛接見了新4旅的領導干部,老毛握著王近山的手說:我早就聽說有個紅四方面軍的王瘋子現(xiàn)在成了吳下阿蒙了,了不起。「锩托枰@樣的瘋子! 談到韓略村戰(zhàn)斗,老毛表揚王近山勇敢、果斷、有膽略,能抓住戰(zhàn)機打了個漂亮仗。王近山說:我跟劉、鄧、徐首長學打仗。老毛說:劉、鄧、徐他們是我軍第一代軍事家,你要做我軍第二代軍事家。老毛鼓勵王近山:你還年輕,要努力學習文化,掌握更多的革命理論,將來仗可以打得更好。老毛從此對王瘋子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以后王近山在山窮水盡之時,還沒斷柳暗花明之念,就是基于對這種印象的信念。 在延安期間,王近山到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王近山指揮新4旅等部急行軍,叁天路程一天半趕到,出敵不意抵近爺臺 山,全殲守敵5個連和一個營部,奪回爺臺山陣地。老毛對王近山的指揮給予很 高的評價,在慶功會上,老毛舉杯向王近山祝賀。上黨戰(zhàn)役時,王近山任太岳縱隊副司令員。戰(zhàn)斗中,他在前沿指揮所,發(fā)現(xiàn)敵炮兵突然盲目射擊,敵軍陣地上有人扛著彈藥箱在運動,立即向陳賡建議:敵人要逃跑,馬上派20團迂回到土落村一帶,斷敵退路?v隊政委謝富治認為敵人不是逃跑,陳賡哈哈大笑:這回我要聽王近山的羅!20團果然切斷了敵人的后路。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6縱副司令員、1946年7月代司令員、司令員。6縱成立較晚,紅軍連隊少,多數(shù)團由地方武裝改編。王近山重視主官的配備,對主官的選拔尤其嚴格。他對部隊要求嚴厲,完成任務不容打折扣,但對部隊的教育講究方式方法,他重視部隊作風養(yǎng)成,狠抓戰(zhàn)術、技術訓練,樹立了王克勤這一典型。6縱補充了許多新部隊 ,王近山用老部隊打沖鋒,待敵人潰退時,再讓新部隊去追擊,使新部隊首戰(zhàn)取勝,培養(yǎng)士氣。在王近山的指揮下,6縱成為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的主力縱隊。《人民 日報》曾經(jīng)發(fā)表過《向6縱學習》的社論。6縱的干部、戰(zhàn)士一聽說是王近山指揮戰(zhàn)斗,都信心百倍,奮勇當先。國民黨國防部評價6縱“長于攻堅,指揮及紀律性” 蘭封戰(zhàn)斗前,他派了兩名旅參謀長,化裝到敵人深遠縱深的蘭封、考城偵察,為制定作戰(zhàn)計劃提供了可靠依據(jù)。他采用遠途奔襲的戰(zhàn)法,指揮部隊全殲守敵,并繳獲11輛坦克。
老毛對瘋子有深刻印象,小平同志也一樣。
1946年,是國軍最抖最神氣的年頭。 那年6月,國民黨軍30萬,包圍中原解放軍6萬余人。除了一縱一旅的皮定均把他的部隊成建制地全部帶到了華東,李先念在突破國民黨軍重圍,撤入鄂西山區(qū)之前,損失了70%的部隊。為此,中原解放軍沒有象一二三四野那樣驕人的戰(zhàn)史。 不僅如此,中原解放軍首長的“中氣”也是很有推敲的地方,比如說,王樹生在給皮定均和徐子榮交代任務后,留了一句悄悄話:準備一套便衣。當然,皮和徐都作了相反的決定:與部隊同生共死! 那年8月,劉和鄧的日子也不比李先念王樹生的日子好到哪里去。5萬人槍不到的晉冀魯豫解放軍被30萬裝備精良的國軍壓迫隴海路以北老黃河以南的狹窄地區(qū)。劉鄧與李王不同,他們決定以攻對攻,集中兵力先打掉國軍的精銳-整編第3師。
參謀長李達介紹完敵情和決定后,鄧掃視4個縱隊的軍政主官,提出了問題的 核心:如果不打,我們只有回太行山去了! 他和劉伯承覺得會有人站起來請戰(zhàn)。 沒人作聲。 這些不作聲的縱隊司令員都是赫赫有名的戰(zhàn)將,他們是后來官拜上將的楊勇、陳錫聯(lián)和陳再道。 于無聲中響驚雷的是瘋子。32年之后,在王近山去世時,老鄧和許多他的戰(zhàn)友對 瘋子當時的英勇形像和肺腑之言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我和政委商量過了,我們縱隊打。我王近山今天下軍令狀,我們縱隊和整3師干! 我們6縱比起兄弟縱隊來說是個年輕的縱隊,拿我們去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縱隊能保存下來,晉冀魯豫解放區(qū)就能堅持,就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我們打,縱隊如果打得只剩一個旅,我當旅長,老杜(義德)當政委;打得只剩一個團,我當團長,老肚當政委;打得只剩一個連,我去當連長?v隊全打完了,我們對得起黨,對得起太行山的父老鄉(xiāng)親!” 劉和鄧被瘋子所感動了。
這就是1946年9月的大楊湖之戰(zhàn),王近山到距敵300米的指揮所指揮戰(zhàn)斗,激戰(zhàn)兩天叁夜,關鍵時刻集中7個團兵力實施打擊,全殲敵整3師主力59團。瘋子嬴了,整3師師長趙錫田被活捉了。那年瘋子30歲。
10月,王近山指揮部隊突然跨過黃河,強行軍百余里,在任莊打了一場預期遭遇戰(zhàn),在敵人大兵團眼皮底下,殲滅敵119旅356團。 11月滑縣戰(zhàn)役強攻上官村前,王近山組織全縱營以上干部抵近前沿偵察,按預定計劃全殲守敵。
47年躍進大別山的強渡汝河。若不是6縱18旅(旅長就是百戰(zhàn)將星之一的肖永銀少將)在敵人已經(jīng)占領河對岸渡口的情況下從敵人一個師手中硬是又重新奪下這個大雷崗渡口,17旅(旅長就是后來的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少將)又拼命掩護了側翼高山集,中野12萬大軍將全軍覆沒,躍進大別山將成為笑話?梢哉f,沒有6縱打好這一仗,就沒有整個中野。所以當時劉伯誠司令員才會將那句眾所周知的名言送給6縱:狹路相逢勇者勝!
同一年,王近山因車禍摔斷了大腿骨,鄧小平去看他,他說:鄧政委,我的腿斷了,不能再去打仗了。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1948年王近山指揮6縱、陜南12旅、桐柏28旅打襄陽時,他一反“攻城先攻山”的 常規(guī),提出“撇山攻城,直搗西門”,避開敵軍主陣地,猛虎掏心,直接攻城。他采取聲東擊西、隱蔽作業(yè)、梯次隱伏的手法,連蔣介石、白崇禧也上了當。總攻西門時,王近山以一個營擔任突破,一個營配合,16個營梯次跟進,集中絕對優(yōu)勢兵力,殲敵兩萬余人,活捉敵中將康澤。
敵副司令郭勛祺見到王近山說:當年紅軍過四川,我這個師長沒能堵?lián)踝∧氵@個師長,可是那回我逃脫了。這回我這個副司令,沒能逃脫你這個司令的手。』春(zhàn)役中,6縱將敵黃維兵團引至大 洪山地區(qū),采取敵急我急,敵緩我緩,不即不離的方針,拖住該敵。當黃維兵團東援時,6縱實施尾擊、側擊,并超越黃維兵團,在蒙城阻其東進,隨后參加了圍 殲黃維兵團的戰(zhàn)斗。
王近山采取重點配備兵力,加大縱深,多級控制強有力的機動部隊的部署,依托村落,構筑野戰(zhàn)工事,阻敵突圍。他強調一線和縱深之間要挖通交通壕,村落要布置火力陣地。陣地要安排生活設施,以利堅守。由于部署妥當,6縱擊退敵猛烈進攻,殺傷敵3000多人,使敵無法突圍。他和政委杜義德處 置妥當,接受了廖運周110師戰(zhàn)場起義。王近山用兵無私。他將本縱主力團46團留 做預備隊,當7縱遭到敵軍反撲的關鍵時刻,他毫不猶豫地把46團拉上去拼殺。黃維以號稱“威武團”的54團防守雙堆集東側野戰(zhàn)核心據(jù)點,王近山指揮17旅49團“襄陽特功營”,協(xié)同華野3縱“洛陽營”,攻占敵據(jù)點,全殲“威武團”。黃維施放毒氣突圍,被王近山指揮部隊圍追堵截殲之。
1949年王近山任第叁兵團副司令員兼12軍軍長、政委。當時楊勇?lián)挝灞鴪F司令員。鄧小平對王近山說:打仗你比楊勇強,但其他的他比你強,所以,你當副司令。渡江戰(zhàn)役時,12軍司令部作戰(zhàn)科按常規(guī)草擬第一梯隊展開兩個師,每個師各展開兩個團的作戰(zhàn)方案。王近山認為成敗在此一舉,將叁個師的主力團編組成渡江突擊隊,強渡成功。渡江以后,他指揮部隊以疾風掃落葉之勢,追擊千里,連克18座縣城,殲敵35000人。他曾自己開著吉普車趕到前線布置追擊,路遇敵散兵 游勇,渾然不顧。向西南進軍時,軍參謀長按上級規(guī)定的進軍路線做了行動部署,王近山說:部隊背著糧食、背包,沿途還要攻打敵人占領的山頭,什么時候才能打到重慶?他將12軍的汽車全部集中起來,搭乘部隊疾進,迅速突破了敵人的防線,奪取了重慶,弄得蔣介石頭天晚上睡在機場的飛機上,第二天凌晨飛走。動作慢的飛機被12軍先頭部隊打得無法起飛。
王近山是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倚重的戰(zhàn)將。劉伯承稱贊王近山是一員難得的智勇雙全的猛將。鄧小平稱贊王近山驍勇善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徐向前評價王近山打仗勇敢頑強,指揮果斷,機動靈活;有壓倒敵人的氣概,無論任務多么艱巨,條件多么艱苦,從不叫苦;他敢打硬仗、惡仗,有時傷亡很大,也能頑強支撐局面,堅決完成任務。王近山說:勇敢是向徐向前學的,指揮是向劉伯承學的,果斷是向鄧小平學的。王近山重視思想工作,他經(jīng)常把縱隊政治部的干部請到指揮所,向他們介紹作戰(zhàn)思想、戰(zhàn)斗部署和戰(zhàn)況,因此他所在部隊的宣傳鼓動工作做得好。
王近山說:我這個人別的不會干,打仗是我的本行。我愿意為人民打一輩子仗!他在戰(zhàn)爭年代7次負傷,其中4次重傷。王近山的“燒鋪草”精神全軍聞名,老毛曾稱贊:“這個‘王瘋子’,瘋得有水平呢。”而陳賡早在抗日戰(zhàn)爭初期就說過:看來瘋子并不瘋!王近山1950年任川東軍區(qū)司令員,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叁兵團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第五次戰(zhàn)役第一階段,60軍一分為叁,181師配屬12軍打穿插,179師配屬15軍,180師為兵團預備隊。第二階段作戰(zhàn),60軍命令179師、180師、181師歸建執(zhí)行掩護任務。180師被敵包圍,179師和181師接應未果,180師分散突圍,嚴重受損。戰(zhàn)役結束后,王近山給彭德懷打電話:“180師受到嚴重損失我十分痛心,怪我考 慮不周。” 彭德懷說:“180師受損失我負主要責任,你不要想不開”。
老毛為此召見王近山。王近山帶了個參謀去見老毛。老毛要王近山匯報第五次戰(zhàn)役詳細情況和180師受損失的原因。王近山勉強講完180師的情況,說了句“180師 受損失我負主要責任”后,就再也說不下去了。隨行的參謀做了補充匯報。毛澤東說:王近山,你這個參謀說得比你有條理,他在為司令員辯護哩。有關第五次戰(zhàn)役和180師情況,60軍的領導是否也是這么認識的?王近山說:60軍的干部對第二階段戰(zhàn)役指揮有不同意見,主要認為我指揮方面失誤出的毛病。老毛說:現(xiàn)在是調查研究,還不到做結論的時候,誰負什么責任,調查完就會明確的,有責任推不掉,無責任也拉不上。現(xiàn)在,要把志司、兵團、軍、師各級責任分別搞清楚才行。王近山同志,剛才聽你們匯報后,看來各級均有不同的責任,而主要責任誰負,還得進一步調查。有人給我寫信說是由于你的右傾造成180師的損失,看起來還不能馬上做出個恰當?shù)慕Y論,你能把匯報的情況拿出充分證據(jù)嗎?隨行的參謀說:戰(zhàn)役的兩個階段,我都記了陣中日記,敵情、我軍部署,實戰(zhàn)進行的時間、地點和情況都是準確的。老毛說:那好,把這個日記拿來給我看看再說。
5天后,隨行的參謀去送日記,老毛與他談了話,老毛問參謀:你老實講,你們王司令有沒有右傾情緒?參謀做了回答。之后,老毛單獨召見60軍軍長韋杰,接著同時召見12軍軍長曾紹山、15軍軍長秦基偉。老毛還找了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做了調查,彭德懷、解方回國,加上陳毅都替王近山說了話,老毛確信王近山?jīng)]有右傾問題。老毛再次召見王近山,他說:王近山啊,第五次戰(zhàn)役和180師受損失的問題,現(xiàn)已全部查明,主要責任并不再你,望你放下包袱,繼續(xù)打好以后的仗。我給彭德懷和韋杰都講過,180師那個師長必須撤職,今后不能讓他帶兵作戰(zhàn)。你是個常勝將軍,我早就知道,但不能輕敵和驕傲。你這個兵團司令員,對今后的作戰(zhàn)方針,可以提些建議。王近山說:我認為在朝鮮我軍應采取以陣地為依托,局部反擊的殲滅戰(zhàn),不打則已,要打就吃掉敵人一塊,牢牢掌握戰(zhàn)爭主動權,聯(lián)合國軍要賴在朝鮮,咱就跟他耗,看誰耗得過誰?老毛:我們想到一起了。怎樣鞏固陣地,你想過沒有?王近山談了構筑山洞工事,集小勝為大勝的戰(zhàn)法。老毛:王近山啊,你真不愧是我的優(yōu)秀軍事人才,名副其實的一員戰(zhàn)將,我和叁兵團的3個軍長都談過,他們也提過類似建議,但都沒你這么 深刻;爻r你向彭德懷同志匯報一下,我正在考慮改變對美軍作戰(zhàn)的總方針。
王近山指揮15軍和12軍進行了上甘嶺戰(zhàn)役。王近山要求部隊不急不躁,依托坑道堅守,集中炮火消滅表面陣地的敵人,量敵用兵,堅守坑道與反擊配合,大小反擊結合,以小兵群靈活作戰(zhàn)為主。同時組織了強大的后勤保障。上甘嶺戰(zhàn)役前,他向林彪討教上甘嶺戰(zhàn)役如何打,林彪只說了一個字:“熬”。王近山兩次獲朝 鮮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上甘嶺作戰(zhàn)是第叁兵團的作戰(zhàn)。是叁兵團中的十五軍。那時王近山是兵團代司令(司令陳賡在國外就醫(yī)),秦基偉是十五軍軍長。而且十五軍在此役前建樹不大,比十二軍這支叁兵團的頭等主力是沒法比的。并且防御五圣山,王近山派出了他的嫡系十二軍兩個師的精銳由李德生參與協(xié)防。上甘嶺戰(zhàn)役中十五軍打出了氣魄!但十二軍起的作用能低詁么!!戰(zhàn)后,十五軍基本上賠上了血本,休整補充了好長時間才恢復點戰(zhàn)斗力!好在有功被選為空降兵團
。∏鼗鶄ヒ惨虼酥饾u成為大軍區(qū)首長,國防部長。王近山也是功苦勞高。
聽虎將王近山哽咽思憶朝鮮戰(zhàn)場
1964年-1970年,王近山將軍和我共同生活在河南省西華縣黃泛區(qū)農場。我是62年高中后從首都下放到那里的知識青年,熟了后我們經(jīng)常見面,也常到他在農場的家中吃飯聊天。每周場部有露天電影放映,我記得很清楚,《上甘嶺》很受大家歡迎,幾次放映無論寒暑,自始自終都是滿場黑壓壓的男女老少。王將軍也帶著妻子和兩叁歲的妞妞,都坐在小板凳上,但他時?床煌甓藞。
我碰上他的一次提前退場,忙跑過去陪他回家,卻發(fā)現(xiàn)他在用手帕拭淚。這位在紅軍時代、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八面威風的猛將,被劉鄧也被叁軍稱為“拼命叁郎”、“王瘋子”的一員虎將,此時為何如此老淚頻彈呢?他拖著傷殘的腿,雖是秋天他已披上朝鮮戰(zhàn)場上發(fā)給他的皮大衣。我替他拿著小板凳,扶著他邊走邊聊!巴跏迨,電影上的上甘嶺英雄們都是真的嗎?” “小萬啊,都是真的!不過電影只表現(xiàn)出,當年我們殘酷無比戰(zhàn)爭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驼f你們都知道的上甘嶺的大英雄黃繼光、邱少云、胡修道,可何止這幾個呢,我說有幾十個、幾百個、上千個都不為多!不過,他們叁個是英雄的代表而已!
王叔叔動容地答道。我聽得出了神,一邊扶著將軍傷殘的手,一邊難過地看著他顯得僵直不自如的脖子(彈片還卡在脖后,永遠不能取出),臉上的肌肉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抽動。王叔叔雖然身經(jīng)百戰(zhàn),身體上下彈痕累累,又遭貶下鄉(xiāng)務農,但他仍是漆黑劍眉高揚,刮得干凈的下巴泛著青光,沒有帽徽的軍帽戴得端端正正,舊軍裝上沒有領章,但風紀扣仍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系得緊緊的,胸膛挺得高高地,衣服上面毛主席的頭像和“為人民服務”的像章閃爍金光。
他看著我沒有經(jīng)過任何戰(zhàn)火的平滑幼稚的臉,止住淚水,意味深長地說:“小萬同志,多少像你這樣年輕的志愿軍戰(zhàn)士,個個視死如歸、前仆后繼!美國鬼子幾十萬發(fā)炮彈射向上甘嶺,這個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兩個小山頭,小萬同志啊,美國鬼子動用了六萬兵力,叁四百門大炮削掉了上甘嶺二、叁尺,白天他們依仗飛機大炮把我們壓住了,晚上就是我志愿軍的天下,幾易陣地,真正的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敵人沖上來,手榴彈、機槍不解決問題了,像排長孫占元雙腿打斷,他爬行指揮,揀起敵人的機槍又打退敵人五六次反撲,他一人就殲滅敵人七八十人!子彈完全打光,被敵人包圍,叫他投降,他大喊一聲,拉響爆破筒與敵人同歸于盡……” 老將軍講到這里又掏手帕,我被將軍的話深深感動了,我問:“有電影里這位漂亮女護士嗎?她還和坑道里的志愿軍一齊唱我的祖國?” “那里有什么女護士,哪兒還有力氣唱歌呢,正常人生活的基本要素水、空氣、陽光、食物我們的官兵都得不到滿足,他們甚至喝自己的尿來維持生命……”將軍此時訥訥地聲音低沉下來。
我陪伴將軍來到他農場的家,房子里可以說四壁皆空,除了正面墻上一張毛主席像外,沒有任何裝修和裝飾,只是里外兩間,中間還沒有門僅僅掛了一個白布單子而已。在房后接了間廚房,由將軍湖北老家的親弟弟幫做飯。將軍很好客,常留我這個單身小青年在這里吃飯,而且文革中到農場看我的二弟仲翔和四弟季飛都在他這個小灶上打過“牙祭”,無非是炒個雞蛋,燉碗肉,再到農場酒廠沽瓶自釀的米酒,當時大家都高興地不得了呢,因為當時食用的糧油酒都要憑票供應!里間一張農場木匠自制的大木床和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上面吊著一只帶罩的25瓦燈泡,床對面用磚頭墊起兩只大木箱和一個皮箱,這就是將軍當時的全部大家當;除了兩個從北京帶來的紅色鐵皮、大磅熱水瓶和一個熟人黃振榮從北京帶來聽新聞的收音機外,沒有任何顯眼的、帶點現(xiàn)代化生活氣息的物品。
我看了一下將軍戴著的老舊的夜光“歐米加”,可能是戰(zhàn)利品吧,說:“時間還早,再講講上甘嶺的戰(zhàn)斗吧!”(隨著近來閱讀各種關于他的書籍雜志,我今天才真正了解他們這些為共和國流血犧牲的英雄豪杰是多么令我們后代肅然起敬,他們將成為我們不畏艱險困苦而永遠向上的學習楷模。。├蠈④娬f:“上甘嶺是我指揮的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了,這場戰(zhàn)爭我不僅下命令到軍部,我還直接指揮到師、團,甚至指揮到連、排、班,真是驚心動魄的血戰(zhàn)!我的指揮所設在離這兩個高地不遠的地方,望遠鏡里戰(zhàn)士們和美國鬼子浴血激戰(zhàn),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也是兩天叁夜的吃不下飯,我們不光是缺飛機、大炮、彈藥,就連常人需要最基本的空氣、陽光、水都沒有!連拉屎的自由也沒有,因為到外面去時刻就有死的危險,有的戰(zhàn)士到坑道外出恭,就被敵人突然飛來的炮彈給炸死了呢!因此只好拉在里面,再加上陣亡戰(zhàn)士的尸體、傷病員身上所散發(fā)的氣味、那空氣是什么滋味,你們誰受過呀……”,我睜大了眼睛迷惑不解:“尸體為什么不安放到外面?”“你們那里知道,放到外面就會給敵人的炮彈炸碎,這都是烈士的遺體。×硗饣钪膽(zhàn)士連傷病員都照顧不過來,加上戰(zhàn)斗激烈也顧不上掩埋烈士的遺體。我們在上甘嶺外巡察時就遇到過在炮聲中突然飛到眼前一只殘缺的血淋淋的手和腿什么的……”
老將軍哽咽了,夫人忙說:“小萬,讓你王叔叔早點休息吧,別談打仗了,今晚他又睡不著了! 王將軍經(jīng)常從場部下到分場視察。開始有農場工作人員或黃振榮陪同他下來,后來他經(jīng)常獨自一人跑到地里視察春耕秋收,也常冒著炎熱大暑或頂著刺骨寒風深入到田間地頭、職工家屬宿舍,掀開鍋蓋看看我們吃些什么。那時不讓有自留地,但屋前屋后有荒地,職工的日子不寬裕還是讓種點蔬菜,搭個瓜棚豆架什么的。王叔叔說:“屋前房后業(yè)余勞動墾點荒,毛主席說這叫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嘛!”他還讓自己的親弟弟和妻子也養(yǎng)幾只雞和兩只羊,補充很瘦的小妞妞的身體。都是勞動人民出身,干起來也是得心應手,在當時困難的時期也是很重要的補給呢。時光飛逝,整整叁十年又過去了。
王將軍和我先后離開了農場,但那幾年的生活卻使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叔侄之情,78年春王將軍在南京軍區(qū)任顧問,在與癌癥病魔搏斗,聽著為他專門播放的軍號,英魂到硝煙迷漫的戰(zhàn)火中找到了最后歸宿。去年我見到了王將軍的女兒巧巧,她告訴我:“我父親在上甘嶺是3兵團的代司令員,指揮四、五個軍還有二萬 多朝鮮人民軍呢!3兵團駐有朝鮮人民軍的聯(lián)絡官!他的掩體指揮部離上甘嶺不遠 ,一個連隊在前線,被打的只剩幾個人了,但他們仍然頑強的戰(zhàn)斗,被打瞎的戰(zhàn)士眼里流著血,背著被打斷了腿的戰(zhàn)士仍在向撲上來的敵人射擊。父親告訴我:“上甘嶺上不算24000傷病員,每平方米平均就有咱們陣亡的2、3個官兵,這是他指揮過的最慘烈的戰(zhàn)役。”我父親那時才30多歲,雖多次在戰(zhàn)爭中負傷,但看到這樣的情景,那股子‘拼命’和‘瘋勁’又上來了,奪過衛(wèi)士的沖鋒槍就往掩體外沖,已忘記自己是幾萬部隊的司令員,警衛(wèi)班五、六個人硬是把他拉住了,后來兵團黨委做出決定,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個衛(wèi)兵在掩體口專門阻擋王司令隨便出去。”
將軍的第5個女兒媛媛,這位已過了不惑之年的女士,去年秋天專程陪我到 北京通州區(qū)采訪了跟隨將軍經(jīng)歷了解放戰(zhàn)爭、朝鮮戰(zhàn)場的司機老朱,也就是她的“朱爸爸”。他開過美吉普-蘇吉姆-中國212吉普,以忠誠勇敢和機警深受首長 信任。媛媛說:“有一次,朱爸爸駕車帶我爸非常機警地躲過了敵機的追擊和轟炸,,我爸非常感慨地說:‘老朱,就憑今天你的勇敢機智,你要什么獎勵我都可以給你!’‘我什么獎勵都不要!’我爸爸就說:‘我回去后,一定為你找一個最好的大夫治好你的不育癥’,朱爸爸說:‘謝謝你了首長,我想恐怕是沒有這個福氣了。’爸爸堅持說‘我回去后就把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第一個出生的孩子送給你!沂浅r戰(zhàn)爭后第一個出生的孩子,爸爸就決定把我送給朱爸爸,當時我媽媽不同意,但我爸爸作為一個軍人,也是一諾千金,他從來對自己的承諾都不食言,為此我有兩個爸爸了,爸爸還從他的津貼中每月拿出40元錢補貼我朱爸爸。我朱爸爸特別疼愛我,從小抱著我長大。”
在通縣一座的老式簡陋的樓房里,我見到了這位可稱為英雄司機的朱師傅。英雄司機并沒有得到優(yōu)厚的待遇,除了大床和一個簡易木沙發(fā)占據(jù)一室,另一廳一個單人床,有病的老伴住在那里,有一個小小的廁所和狹窄的只允許一個人活動的廚房,還有一個首長送給他的北京單開門的雪花牌冰箱和18寸的彩電,倒是他和將軍在朝鮮的黑白照片和一個裝著牙具的、在朝鮮戰(zhàn)場發(fā)給他的碰掉了磁的白色茶缸引起了我久久的注目和敬意,因為那上面有一行鮮紅如血的字:“獻給最可愛的人”。他已退休多年,今年已經(jīng)85歲了,人精瘦,背微微的彎著。真是好漢不提當年勇,歲月不饒人呀,1米 8的大個子,滿頭銀絲,理的很短。但只要提起王近山將軍,他的眼睛立刻明亮起 來,也不咳嗽了,他充滿了無限敬意和親切深情回憶首長,更像回憶自己的長兄和父輩:“是!我這一輩子跟首長學會了什么?”
他猛然抽了一口紙煙,“學會了不怕艱難困苦,學會了不怕死!”“就說在朝鮮首長的辦公室,他已是兵團司令員了,指揮部半掩體里面除了一張行軍床和一張石頭壁上掛著地形圖、敵我兵力分布的作戰(zhàn)地圖,子彈箱做成的桌子,上面鋪一層白布,上面擠滿了五六部電話。美國人根本不相信兵團司令部這么簡陋,在這里首長指揮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戰(zhàn)爭啊!而且離兩個高地這么近。上甘嶺戰(zhàn)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共打了43天,前線的士兵們個個視死如歸、勇猛上前,下面的部隊又整裝待發(fā),毫無懼色。敵人封鎖太利害,我聽首長給志愿軍后勤部長洪學智掛電話:洪麻子,我缺彈藥,缺食品,缺水,你得保證供應,我的司機警衛(wèi)眼都餓花了!洪回話:王瘋子,你別著急,我想法供應,就是背,老子也給你背上去啊